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調律小知識
什麼是鋼琴調律?
鋼琴調律是以國際標準音高,以律學中的“十二平均律”為理論依據,以一定的生律程式、以聽覺分辨“拍音”為判斷依據,以特定的方法使用專用工具對琴弦的強力及機件的合理運動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合適的程度。樂音有哪些典型的性質?
樂音具有三種典型的性質(或稱要素),它們分別與三種物理量有關,即:音高于振動的頻率相關;音量與振動的振幅有關;銀色與振動的成分及其相對強度有關。
1.音高
音高,即聲音的高低。高音聽起來尖銳,低音聽起來有一種厚重感。振動頻率快的發音就高,振動頻率慢的發音就低。
2.音量
音量,即聲音的大小或強弱,也稱響度。彈性體振動的振幅大,發出的聲音就響;振幅小,聲音也就相對弱一些。
3.音色
音色,是一種可以類比與視覺上的色彩,以及味覺上的味道的感受。音色也稱“音品”。音色是樂音的一種可以用來辨別其聲源的性質。
--------------------------------------------------------------------
調律的方法與程式
鋼琴是十二平均律樂器。它所發出的音,除同度和八度完全協和外,其他各種音程都不同程度的偏離純律那樣的頻率呈簡單整數比的“純”。
倘若以某一音為起點去直接一個一個地分別調准八度內的12個音,那將是難以做到的。一般來說,在小字組和小字一組,以純正音程的“純點”作為“參照點”,以拍頻作為“尺度”,四度、五度、三度、六度還是可以調得合乎要求;至於二度、七度以及增四度、減五度就很難調准了,即便是受過嚴格訓練的“音樂的耳朵”,調出來的音也難以達到藝術上的要求。
經驗證明,在鋼琴上調好十二平均律,需要分幾個程式來完成:
(1)首先靠聽拍音建立(調准)一個基準音組(生成一個八度內的12個音)。基準音組通常設在小字組與小字一組之內。
(2)利用同度的“純”(無拍音)調准各同音弦。
(3)利用八度的“純”完成基準音組基礎上的擴展調音,即調准基準音組上方及下方其他各組的音。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編曲教學<一> 各級和弦屬性及感覺
流行音樂中一般只講大調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調單獨作為一種調式重新定義和弦,因為流行音樂中關係大小調和弦共用的現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經典和聲學解釋會顛來倒去搞不清。
下面我們用C大調來舉例。基本和弦共7個:C,Dm,Em,F,G,Am,Bdim.分別是1,2,3,4,5,6,7級和弦。1,4,5稱正三和弦,2,3,6稱副三和弦。7級和弦在流行音樂中極為少用。1級和弦也稱主和弦,4級和弦也下屬和弦,5級和弦也稱屬和弦。接下來是每個和弦的屬性,很重要哦!
C,即1級和弦,是用來明確調性的。一般大調的歌曲都以它開始,也以它結束。不過在曲子的中間可以儘量少用主和弦,否則老是給人以終止感,樂曲的進行也會很硬。
Dm,即2級和弦,是一個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屬和弦即5級和弦之前。而5級和弦則自然要回到1級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進行。這是一個極其常用的進行。
Em,即3級和弦,也是一個十分柔和的和弦。音樂的進行中有了她馬上就會變得柔美而略帶憂傷。1-3-4的進行,也即在C大調中的C-Em-F是一個很常用的進行。樂曲中本來用1級和弦的地方有時可以考慮換成3級和弦,音樂立即就不強硬了。港臺音樂中這種手法很常用。
F,即4級和弦,大調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屬於骨幹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讓人感覺心胸開闊,有一種一下子“飛”起來的感覺。我們聽到的美國鄉村樂和描寫西部大草原和大峽谷的歌曲
都使用4級和弦來表現。1級和弦後面跟4級與跟3級和弦是絕對不同的。
G,即5級和弦,大調中的第三個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著對主和弦支撐的作用。樂曲的終止感就是由5-1這樣的進行產生的。當然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歐美音樂中不使用5-1終止的歌曲也很多,這正是流行音樂的特色,但5級和弦作為音樂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動搖。
轉載自http://bbs.guitarchina.com/viewthread.php?tid=203918&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digest
Am,即6級和弦,一個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為主和弦那就是小調了。歌曲肯定會變得憂鬱,悲傷。如果6級和弦出現在大調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連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級和弦象一座橋,它前面可以接幾乎所有的和弦,後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進行連貫,不呆板。1-6-4-5是極為常用的進行,事實上就用這四個和弦就可以寫歌了。
Bdim,即7級和弦,在流行音樂中很少用。因為它是減三和弦,有一種向裡收縮的緊張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進行中使用,或是為了根音的流動而使用。
在瞭解了上述和弦的屬性之後,大家就可以嘗試為歌曲配和弦了。不過這是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確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會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配置出更好更優美的和弦,我們不該停留在對與不對的層次上。就我個人經驗而說,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那你就向編曲大師跨出了關鍵一步:
1,能在一遍內聽出歌曲的基本調內和弦(即1,2,3,4,5,6,7級和弦)
2,對歌曲常用的離調和弦比較敏感,一般也應當在1到2遍內分辨出其離調和弦。
3,看樂譜上的和弦可以想像出其音響效果,如果別人演奏錯誤,能馬上察覺。
4,看一條單旋律,不用任何樂器,在心裡能為它配和弦。
我們現在的流行音樂體系是純西方的,旋律與和聲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對和聲不進行系統的研究,是難以製作出優秀的現代音樂作品的。
下面我們用C大調來舉例。基本和弦共7個:C,Dm,Em,F,G,Am,Bdim.分別是1,2,3,4,5,6,7級和弦。1,4,5稱正三和弦,2,3,6稱副三和弦。7級和弦在流行音樂中極為少用。1級和弦也稱主和弦,4級和弦也下屬和弦,5級和弦也稱屬和弦。接下來是每個和弦的屬性,很重要哦!
C,即1級和弦,是用來明確調性的。一般大調的歌曲都以它開始,也以它結束。不過在曲子的中間可以儘量少用主和弦,否則老是給人以終止感,樂曲的進行也會很硬。
Dm,即2級和弦,是一個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屬和弦即5級和弦之前。而5級和弦則自然要回到1級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進行。這是一個極其常用的進行。
Em,即3級和弦,也是一個十分柔和的和弦。音樂的進行中有了她馬上就會變得柔美而略帶憂傷。1-3-4的進行,也即在C大調中的C-Em-F是一個很常用的進行。樂曲中本來用1級和弦的地方有時可以考慮換成3級和弦,音樂立即就不強硬了。港臺音樂中這種手法很常用。
F,即4級和弦,大調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屬於骨幹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讓人感覺心胸開闊,有一種一下子“飛”起來的感覺。我們聽到的美國鄉村樂和描寫西部大草原和大峽谷的歌曲
都使用4級和弦來表現。1級和弦後面跟4級與跟3級和弦是絕對不同的。
G,即5級和弦,大調中的第三個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著對主和弦支撐的作用。樂曲的終止感就是由5-1這樣的進行產生的。當然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歐美音樂中不使用5-1終止的歌曲也很多,這正是流行音樂的特色,但5級和弦作為音樂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動搖。
轉載自http://bbs.guitarchina.com/viewthread.php?tid=203918&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digest
Am,即6級和弦,一個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為主和弦那就是小調了。歌曲肯定會變得憂鬱,悲傷。如果6級和弦出現在大調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連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級和弦象一座橋,它前面可以接幾乎所有的和弦,後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進行連貫,不呆板。1-6-4-5是極為常用的進行,事實上就用這四個和弦就可以寫歌了。
Bdim,即7級和弦,在流行音樂中很少用。因為它是減三和弦,有一種向裡收縮的緊張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進行中使用,或是為了根音的流動而使用。
在瞭解了上述和弦的屬性之後,大家就可以嘗試為歌曲配和弦了。不過這是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確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會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配置出更好更優美的和弦,我們不該停留在對與不對的層次上。就我個人經驗而說,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那你就向編曲大師跨出了關鍵一步:
1,能在一遍內聽出歌曲的基本調內和弦(即1,2,3,4,5,6,7級和弦)
2,對歌曲常用的離調和弦比較敏感,一般也應當在1到2遍內分辨出其離調和弦。
3,看樂譜上的和弦可以想像出其音響效果,如果別人演奏錯誤,能馬上察覺。
4,看一條單旋律,不用任何樂器,在心裡能為它配和弦。
我們現在的流行音樂體系是純西方的,旋律與和聲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對和聲不進行系統的研究,是難以製作出優秀的現代音樂作品的。
標籤:
一,
各級,
和弦,
基礎樂理,
感覺,
編曲教學,
屬性,
CHORD,
FIFTH CIRCLE,
guitar,
kermit tam,
music theory,
polygon,
tunning
訂閱:
文章 (Atom)